你知道肾结石长什么样子吗?
微博上“@许超医生”分享了一张显微镜下的肾结石图片,上面满是尖刺。
在日常生活中,你是否偶尔会感到腰部一阵刺痛,或是小便时有些异样?这可能是身体在向你发出警报,而罪魁祸首说不定就是肾结石。今天,就来和大家深入聊聊这个让人烦恼的健康问题。
一、肾结石究竟是什么
肾结石,简单来说,是晶体物质(如钙、草酸、尿酸、胱氨酸等)在肾脏的异常聚积所致。这些小小的晶体,日积月累,逐渐形成了坚硬的结石。它们大小不一,小的如泥沙,可能悄无声息地随着尿液排出;大的则如同鹅卵石,一旦卡在尿路的某个部位,就会引发剧烈疼痛。
展开剩余80%二、哪些因素在催生肾结石
饮食不当:高草酸食物摄入过多,像菠菜、苋菜、巧克力等,草酸在体内与钙结合,增加结石风险;还有长期大量摄入高蛋白、高糖和高钠食物,会改变尿液成分,为结石形成创造条件。例如,经常吃海鲜大餐又爱喝甜饮料的人,肾脏负担加重,结石更容易找上门。
水分摄入不足:这是个极为常见的原因。当身体缺水,尿液就会浓缩,各种形成结石的物质浓度升高,相互碰撞结合的几率大增。忙碌的上班族,一忙起来忘记喝水,一天下来尿液发黄,长此以往,肾脏里的“小石头”也就慢慢孕育而生。
代谢异常:一些疾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,会使血钙升高,导致尿液中钙含量过多;痛风患者尿酸代谢紊乱,尿酸盐易沉积形成结石。这些内在的代谢失衡,让肾脏时刻处于结石的威胁之下。
久坐不动:长期伏案工作或缺乏运动,身体的新陈代谢减缓,肾脏的排泄功能也跟着受影响。钙质等物质不能及时被带出体外,滞留在肾脏,一点点堆积成结石隐患。
三、肾结石发作,那叫一个 “酸爽”
当结石在肾脏内安静待着时,可能毫无症状。但一旦它开始移动,进入输尿管,就会引发肾绞痛。那种疼痛,常常让人面色苍白、大汗淋漓,腰部或腹部如刀绞般难受,还可能伴有恶心、呕吐、尿频、尿急、血尿等症状。发作起来,连站立都困难,严重影响生活质量,让人苦不堪言。
四、不要慌,肾结石可以“处理”!
肾结石的治疗取决于结石的大小、位置和类型,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:
01.喝水或药物治疗
一般小于5mm的结石通常不需要特别治疗,通常可以通过多喝水、运动等从输尿管排出体外,也可以使用一些利尿或能扩张输尿管的药物促进结石排出。
02.体外冲击波碎石
利用高能声波击碎结石,适用于直径小于2厘米的肾和输尿管结石。值得注意的是,体外冲击波碎石对于同一个位置的结石不能反复碎石。
03.微创手术
如果结石比较大,超过 2 厘米,或者结石引起了严重的尿路梗阻、感染等并发症,就可能需要手术治疗了。现在有很多微创手术,比如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、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等。
输尿管镜碎石术
通过尿道插入输尿管镜至输尿管或肾盂内进行碎石,适用于输尿管内和肾盂内的结石。手术通过人体的自然腔道进行,身体没有创口,创伤较小,但同时碎石取石的效率相对较低,一些大的结石可能要分两次或多次手术才能将结石取净。
经皮肾镜碎石术
通过皮肤穿刺直达肾脏,将结石击碎并取出,适合比较大的肾结石或肾积水比较重的输尿管上段的结石。手术碎石取石的效率高,但由于手术本身的特性,对肾脏有一定的损伤。
五、如何预防肾结石来袭?
1.调整饮食结构
多吃新鲜蔬菜水果,保证膳食纤维摄入,减少草酸、嘌呤食物摄取量。例如,用西兰花、胡萝卜代替部分草酸含量高的绿叶菜;少吃动物内脏、海鲜浓汤等高嘌呤食物。同时,控制盐和蛋白质的摄入量,少喝饮料,特别是含有果糖的饮料,每日食盐应不超过5克,饮食均衡,不给肾脏添乱。
2.足量饮水
这是预防结石的关键。每天至少饮用 2000 毫升水,以白开水为主,稀释尿液浓度,让尿液保持清亮、稀释状态,减少钙成分含量,随时冲走可能形成的微小晶体。可以准备个大容量水杯放在手边,时刻提醒自己喝水,尤其是在出汗多的夏季和运动后。
3.适度运动
避免久坐,定期起身活动。根据自身情况,选择合适的运动,像慢跑、跳绳、游泳等运动,不仅能促进身体血液循环,增加机体免疫力和代谢能力,还能借助重力作用,帮助肾脏内的小结石排出体外,给肾脏来一场“大扫除”。
4.定期体检
通过尿常规、肾功能、泌尿系统超声等检查,能早期发现肾脏的细微变化,哪怕只是小小的结晶,也能及时干预,将结石扼杀在萌芽状态。
肾结石虽恼人,但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多留意、早预防,就能让肾脏远离这些 “小石头” 的困扰,保持身体的健康活力。关注肾脏健康,从点滴做起,别让结石偷走你的舒适生活!记得把这些知识分享给身边的人,一起守护健康。
发布于:广东省